碳酸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碳酸盐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当内蒙古杭锦电厂9兆瓦储能调频项目成功投运

发布时间:2021-09-12 01:26:51 阅读: 来源:碳酸盐厂家

内蒙古杭锦电厂9兆瓦储能调频项目成功投运

内蒙古杭锦电厂9兆瓦储能调频项目投运

中国电力讯 秦虹 通讯员 贺莉 报道 9月21日,内蒙古杭锦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杭锦电厂”)储能联合调频项目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并成功投运,项目大幅提升了机组调节性能,减少两个细则考核,帮助电厂从agc辅助服务补偿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为蒙西电提供优质高效的agc调节服务。

杭锦电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塔然高勒乡,建有两台33万千瓦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由蒙西电调度。该项目采用一套9兆瓦/4.5兆瓦时锂电池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联合参与电agc调频。该项目由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基新能源”)与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控制丈量精度也相对较低公司(简称“睿能世纪”)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

投运仪式当天,海基新能源与睿能世纪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以杭锦电厂储能联合调频项目为起点,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到电储能、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在市场层面共同推动储能商业化项目,在技术层面共同研发海基新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电调频,共同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

杭锦电厂储能联合调频项目汇聚了全球顶尖储能产品设备:能源模块采用neces的gbsr 储能电池集装箱系统,功率模块采用abb的essprotm变流器集装箱系统,控制系统采用睿能r 火电储能联合调频控制平台。该项目将助力杭锦电厂成为蒙西电调频储能项目的排头兵,并为内蒙地区电储能参与电agc调频应用树立标杆。

“中国造”风机闪耀“一带一路”

设计、建设、检测、服务于一体的风电国际产业链基本成型

简悦

2017年我国整机商对外出口风机311台,容量641兆瓦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十余年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持续通过“走出去”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研发、生产、管理效率,同时依托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来抵御市场可能带来的波动风险。这些都是激励风电中国制造打造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动力。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风电整机商纷纷走出国门,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风电设备企业发展战略组合中的“必选项”。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简称 “风能专委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新增风电机组出口装机64.1万千瓦,累计出口量达到320.5万千瓦,遍布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相比较2016年,新增加了5个国家(包括墨西哥、黑山共和国、菲律宾、法国和摩洛哥)。一条覆盖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国际业务链基本成型。

风电“走出去”取得初步成效

回望“出海”史,2011年,我国风电机组开始真正批量出口,规模仅为21.3万千瓦,随着近几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到2017年,中国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达311台,容量64.1万千瓦。根据风能专委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共有金风科技、联合动力、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中国海装、东方风电等17家企业向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1707台机组,累计装机320.5万千瓦。我国风电行业在“走出去”上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过程中,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脱颖而出。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金风科技出口量最大,出口到6个国家,合计197台,总容量为39.95万千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向美国出口的风电机组容量最多,占出口总容量的17%。

其他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南非,出口占比分别为13%、11%和9%。

近几年,金风科技国际业务一直遥遥领先。目前,其国际业务已经突破三个“100万”,即累计装机超过100万千瓦,在开发项目100万千瓦,在手订单突破100万千瓦,业务覆盖6大洲,近20个国家,基本形成集投资、设备供应、项目施工、运维于一体的出口运作体系。

远景能源凭借新兴市场的风电投资建设,出口黑山共和国和墨西哥两国51台风电整机,总容量116兆瓦,占据2017年中国内资风电机组制造商出口风电整机量排名的亚军位置。

就国际市场整体环境而言,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投身至海外市场的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仅仅初步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相比于风电机组遍布全球6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维斯塔斯等实力雄厚的风电巨头而言,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广阔,仍有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拓展空间,而进入国际市场正是提升制造能力的大好机会。

技术实力较量愈发明显

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已从设备性能比拼,转变为技术实力较量。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制造”的风机性能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在部分领域优于后者。

2017年9月投运的东方风电布莱肯风电项目印证了这一点。据介绍,布莱肯风场由瑞典谢莱夫特奥电力公司和芬兰富腾公司两家北欧地区知名能源企业联合开发,总投资额近33亿瑞典克朗(约合4.06亿美元),共安装有99台风机,总装机容量24.75万千瓦,是欧盟ner300计划支持的样板风场。

瑞典布莱肯风电项目共分四期建设,目前全面建成,是欧洲第二大的陆上风场。其中三、四期采用的39台低温型df2.5兆瓦—110设备由东方风电提供,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瑞典获得的最大风电项目订单。从2017年并以来,三期、四期的发电量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一期、二期,即使在夏季小风期间,平均每月发电量也比同场其他2.5兆瓦机组高出约4万千瓦时。

为了满足国际高端市场的需求,今年5月,中车株洲电机公司与德国senvion公司签订了61台3.8兆瓦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批量订单。该订单是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首次批量出口海外高端风电市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介绍,senvion公司主要市场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风机运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该风力发电机的噪音控制技术远超国内行业水平,并且需满足多种变体以适用于广阔的装机区域,频率相同的变体主体结构基本相同,但外部接口需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置,这要求98.07在发电机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平台化设计理念,能研制出满足各种变体外部接口的主体结构。

据了解,senvion公司位于德国汉堡,是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风电机组制造商之一,该批量订单的签订为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未来海外市场巩固和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难看出,随着中国风电制造业在技术研发、风场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无论是欧美国家这些高端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对我国企业的品牌认知度都在不断提高,在许多大型海外风电项目中都有中国风电制造品牌的身影。但是为了更好对标国际市场,除了拥有优质的制造能力外,产品认证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也是获得更多海外市场机会的重要前提之一。

认证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

由于各国之间的检测认证制度并没有完全接轨,一国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经常不能被其他国家认可,整机商需要反复进行认证,大大增加了其参与海外项目开发的难度和成本。这也被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看作“国际贸易隐性壁垒中的技术壁垒”。

针对这一情况,国内一些企业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比如,2017年4月17日,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宣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正式成为iecre认可的认证机构,并准许颁发iecre证书。由此,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成为目前欧洲之外首家iecre认证机构。这意味着,我国整机商只要在国内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进行认证,就可凭该证书使产品走出国门,无需进行重复认证。

通过建立多边互认体系,既能够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为风电整机商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提升市场活跃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全球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也可以使我国从参与者向管理者或引导者转变,在全球市场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储能安全标准和规范亟待完善

——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

邓恢平

日前,江苏镇江一储能电站着火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储能安全这个牵动整个行业神经的问题再次摆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储能安全该如何保证,产业发展该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成本的关系,近日,中国电力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

中国电力报:目前国内储能市场整体安全形势如何?

俞振华:由于我国储能行业起步较晚,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储能项目仍然较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不同技术路线对安全的要求都不一样,导致储能行业一些规范、认证、评判、标准仍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很难对上马的储能项目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评,现有的储能项目难免会参差不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中国电力报:储能电站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应用场景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否有区别?俞振华:目前来看,发生储能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锂电易燃,伴随有热失控发生,但事故点往往不是锂电电芯,更多是由于电气事故引发。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能简单归结到电芯或电池选择上,配套系统同样重要。

不同技术路线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不一样,锂电由于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有热失控及燃烧风险。铅酸和液流水性电解液不会燃烧,但这并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调剂不意味着铅酸电池和液流电池不会出现其它类型电气事故。去年国内的新建储能项目规模才127兆瓦,其中铅炭、锂电、液流的规模都很小,不同技术路线成熟度不同,电化学特性不同,系统要求不同,且事故的概率存在一定偶然性,没有对具体项目的全面评价,不能简单断定使用某类技术或某种电芯,项目就更容易或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储能项目最后交给业主的是一个系统,引发事故的往往是与电芯配套的外围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集装箱设计、一些特定场景的应对策略、保温材料的选用布置、消防扑灭 等,这些安全措施标准目前很多处于缺失状态。

不同应用场景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不好直接比较。拿电侧和用户侧来说,室外和室内摆放对储能系统的规范要求都有差异。此外电调频用储能会有高频率、大电流充放电,比用电侧每天一次充放电频率和小电流环境要苛刻得多,但并不能说电侧的安全性会低于用户侧,这个还涉及到系统整体设计要求、控制策略、使用规程等。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此次事故会对国内储能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储能项目的安全性,您有何建议?

俞振华:短期内事故的影响还不好说,因为起火项目在国内属于模式创新项目,有探索意义在内,这类项目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个人认为应该不会造成用户对储能系统安全的恐慌。但必须引起储能从业者对储能安全的重视。

从理论上说,项目的安全性都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因此没必要引起恐慌。目前遇到的储能事故,主要是有些技术门槛及安全措施没有严格执行。另有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成本限制降低了安全方面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可接受的技术经济性是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挑战。

总体来说,国内储能安全的标准及相应规范还是比较滞后。发生事故必须把事故的真实原因找到,针对问题去提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标准规范滞后的一部分,需要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和整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针对储能安全需要也相继开展了联盟标准规范、检测认证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制定储能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拟开展相关评价工作。

此外也建议行业内在上马项目之前还是要通过充分论证或权威认证,不要掉以轻心。过去几年,国内虽说对安全关注的也比较多,但没有说到点上,更多是关注在技术路线选择上。长期来说,需要引导高安全的新型技术进入市场,例如固态电池等,但中短期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还是需要从整个系统设计入手,针对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点做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一定要守住不能危害公共设施及人身安全的底线。从全球储能产业发展状况来看,锂电由于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性已被行业熟知,全球新建储能项目也基本以锂电为主,近一年我国、韩国、比利时项目都出现了起火事故,但锂电的主流厂商在欧美市场基本保持较低事故率,部分项目的安全使用时间已经超过8年,国外很多有价值经验已经转化成为规范和标准。这充分说明虽然锂电存在易燃、热失控的风险,但通过严格有效地管控、从安全角度提高准入门槛还是可以保障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

让电缆可以感知“热痛断”

近日,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简称“渝丰电缆”)在首届智博会上展出亮相的全球首款络神经电缆,将于月底正式上市销售。“电缆拥有了自我诊断功能,神经电缆能精确感知电缆的运行状况。”渝丰电缆总经理曾令果介绍说。

电缆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盘点全球大停电事件,不少均因线缆短路、断线、接地、漏电及火灾爆炸所致。而电缆敷设,或竖杆立塔高悬空中,或凿土掘洞深埋地下,或沉江入海浸泡水中。无论哪种方式,维护检修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伴随短路、火灾爆炸等风险。

据了解,由该公司研发的这款络神经电缆,具有可感知功能,可对电缆温度、外部敷设环境的震动状态、线路断路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实现精准定位,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电力的抢修恢复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

“线缆行业多年都存在‘痛点’问题,因偷盗、野蛮施工、起火造成的断电事故在各地时有发生,不仅预防难,就连找定期对实验机保养检验到事故发生地点也得花费很长时间。”曾令果说。

据介绍,2017年,渝丰电缆研发出了第一代络神经电缆,其原理是在电缆上外挂传感器。但因电缆在穿管时易将传感器刮落,加上电缆埋于地下、传感器信号传输困难,缺乏商用价值。

与此之后,渝丰电缆调整研发方向,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技术研发出了现在的络神经电缆。其基本原理是在电缆里植入了一根光纤,并与安有光纤激光发射 器等设备的监测平台相连。光纤激光发射器不停地沿光纤发射激光,监测平台根据反射光的变化,就可实时监测电缆的“热”“断”。另外,监测平台还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相连,从而快速锁定问题点。

络神经电缆有类似人一样的“触觉”,可以感知“热”“痛”“断”。首先是“热”,通过对全线路温度实时监测,电缆过热会立即报警;其次还可以感知 “痛”,电缆如果被偷盗、破坏,会马上反馈给后台人员;如果电缆断路,系统能定位具体的断路位置,缩短抢修时间。

目前,该款电缆在感知“热”和“断”上,可精确到正负1米范围,在感知野蛮施工带来的异常震动——“痛”上可精确到正负5米范围,一台监测平台的监测范围为单向30千米,已具备商用价值。络神经电缆已拿到美国和国内专利。同时,渝丰电缆市场部负责人郭泽武表示,渝丰电缆三款新产品届时一同面向海外销售。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和行业担当。去年,渝丰电缆的新产品销售额突破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总收入的50%以上,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未来,渝丰电缆亦将努力突破技术创新困难,助推智能电缆的市场化应用。

低温全自动摆锤冲击试验机
JBS系列数显式冲击强度检测仪
铁素体钢落锤冲击性能检测仪
金属板材落锤冲击精度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