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碳酸盐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如何管理糖代谢异常早期个体化血糖【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18:21:05 阅读: 来源:碳酸盐厂家

【健康讯 2016年6月23日】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对健康的主要危害在于,该疾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外周血管病变)发生。近年研究显示,在失明、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因中,糖尿病分别占40%、30%及50%。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医疗支出,其中并发症治疗费用占治疗总费用的80%。众多循证医学结果表明,遏止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为早期检出糖尿病,及时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及良好的血糖及代谢控制。

餐后高血糖是糖代谢异常早期的主要特点餐后高血糖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中国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餐后高血糖非常普遍,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早期人群餐后血糖升高比例达75%,且餐后高血糖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糖调节异常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及IFG合并IGT三种形式,其中IGT占80%以上。在糖尿病阶段,餐后血糖升高是早期表现形式。临床上40%~60%的糖尿病患者常隐匿起病,大多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出。国内资料表明,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高血糖占49%,而单纯空腹高血糖仅占12%。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了《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状态》的研究,若以空腹血糖小于5.6mmol/L作为正常标准,则48%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单纯餐后高血糖。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冠心病患者若仅检测空腹血糖,则漏诊高血糖的比例更高。中国冠心病患者血糖调查结果显示,因空腹血糖正常而不进行餐后血糖检测,将漏诊75%的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因此,中国人群接受餐后血糖检测尤为重要。病理生理特点①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减退或丧失;②胰岛素分泌节律异常及餐后脉冲式分泌的大峰频率降低,振幅减小;③肝糖输出抑制减弱,正常人进餐后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被快速增加的胰岛素所抑制,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的一相分泌,肝糖输出始终处于高水平;④胰岛素抵抗,并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逐渐加重。餐后高血糖与CVD、微血管病变和HbA1C的关系餐后高血糖与CVD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餐后血糖与CVD死亡危险有明确的独立于空腹血糖之外的关系,同时餐后血糖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显著性决定因素。2004年列维坦(Levitan)等对38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在非糖尿病范围内的高血糖与致死性及非致死性CVD风险升高有关,其中6项研究显示心血管事件与负荷后血糖水平呈剂量-反应曲线关系。餐后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餐后高血糖与视网膜病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部分肿瘤密切相关。近期日本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者对232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独立相关。上海社区调查显示,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在糖调节异常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6.5%、10.6%、29.6%及7.7%。餐后高血糖与HbA1C莫尼尔(Monnier)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对总体血糖升高的作用呈进行性变化,即早期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晚期为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笔者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上海地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也发现,餐后高血糖在轻、中度高血糖患者中占主导地位。上述结果均提示,轻度糖代谢异常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将有利于HbA1C的理想达标。然而,随着糖尿病病情恶化,空腹高血糖的影响将逐渐占主导地位,此时则应加强对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双重控制。此外,餐后血糖的恶化速率在三餐后血糖上的表现有差异,通常早餐后血糖最先受累,其原因除这一时间段为皮质醇等升糖激素的作用高峰外,还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有关。因此,为达到HbA1C控制目标,控制餐后血糖意义重大。中国糖代谢异常患者早期个体化血糖管理方案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预防策略包括高危人群的筛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干预。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专家组于2008年7月首次针对糖尿病和代谢障碍发布共识声明,制定了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综合治疗指南。该指南强调“双管齐下”策略,即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目前“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全球项目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个国家开展,且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今年年初更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生活方式干预的要点饮食干预、适量运动和减轻体重是控制血糖的基石。饮食干预包括少食多餐、限制饮食总量,并根据食物转化的热量来安排饮食。低糖负荷饮食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进食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可改善餐后血糖,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在餐后进行适量运动对降低餐后血糖大有裨益。较适宜的运动时间为餐后60~90分钟之间,此时运动不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同时消化系统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药物干预的要点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针对性地选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餐后血糖波动:①α-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易使患者在下一餐前发生低血糖,从而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②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此类药物对恢复糖尿病患者早期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起效迅速(1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快(3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短(2~4小时)等特点。由于药效达峰时间与患者餐后血糖高峰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因此该药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③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前即刻注射此类药物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合理进行个体化降糖带来长期获益中国患者较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指数低、肥胖比例低,因此《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肥胖或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类指导。此外,临床医生还应结合年龄、并发症、血糖水平等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理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真正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实现患者长期获益。血糖达标主要有3个标准,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C的达标。根据指南的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均

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年度第一批项目施工屏幕

树痴肖智勇

每天90吨一体化设备电动剪板机

柳工青年文明号爱心帮扶在行动马达